1949年3月,东北野战军有个大变动,根据上头命令,东野这名号没了,变成第四野战军啦,下面有四个兵团,那就是12、13、14、15兵团。
哎,在这四个兵团的司令员人选方面,有个挺怪的事儿,当时当四个兵团司令员的是萧劲光、程子华、刘亚楼和邓华,可那有“旋风司令”名号的韩先楚,没当上兵团司令。
按说啊,就算韩先楚比不上萧劲光、程子华、刘亚楼那三位,可起码在名气上也比邓华要大点呢,而且要说战绩,韩先楚也不差呀,咋就没选上呢?
一、萧、程、刘各自该有一个席位
在辽沈战役开始前,东野把纵队组建的事儿给搞定了,那会儿东野有两个兵团部,12个步兵纵队,还有15个独立师,1个炮兵纵队、1个铁道纵队,再有3个骑兵师和1个坦克团,兵力足有70万多呢。
嘿,这里面啊,12个步兵纵队的司令员,依次是李天佑、刘震、韩先楚、吴克华、万毅、洪学智、邓华、段苏权、詹才芳、梁兴初、贺晋年,还有钟伟。
12 位司令员,综合能力嘛,那肯定是有高有低的,老话说得在理,十个手指头都不一样长呢,这放到具体的人身上,也是这么个事儿。
嘿,您要是仔细瞅瞅就会明白,在这12位纵队司令里头,萧劲光不在,程子华不在,刘亚楼也不在。
那这三位当时是啥职位呢?咋后来成立四大兵团的时候,他们各自都能占上一个位置呢?
咱先讲讲萧劲光,1948 年 1 月往后,东北民主联军变成东野了,这时候萧劲光不光当上了东野的副司令员,还兼任着东野两大兵团部里其中一个,也就是第一兵团部的司令员呢。
1948 年 8 月,东野第一兵团部成立啦,它的前身子是东野第 1 指挥所。这东野第一兵团部的所辖部队呢,主要是靠着辽东军区前方指挥所建立起来的,其实就是早先的南满部队。
这一点特别关键,四野组建四大兵团的时候,12 兵团是在原来的第一兵团部基础上弄出来的,这么一搞,作为这个兵团一直的负责人,萧劲光接着当这个兵团的司令员,那是顺理成章的事儿。
那程子华的状况跟萧劲光特别像,原来东野两大兵团部里有个第 2 兵团部,司令员就是程子华,那会儿这第 2 兵团部管着 4 纵和 11 纵,到了辽沈战役的时候,被派到了塔山,大名鼎鼎的塔山阻击战就是这个兵团部打下来的。
辽沈战役完事儿后,东野大军要正式往南去之前,弄了个先遣兵团先出发,这先遣兵团的主力是41军和48军,实际上呢,这41军和48军就是原来程子华带的4纵和11纵改了个名儿。
那四野四大兵团里的 13 兵团,差不多是在原先的第一兵团部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,所以,让程子华继续当这个兵团的司令员,那是理所应当的。
要说刘亚楼,那他可有当兵团司令的道理呢。
1946 年从苏联回来后,刘亚楼就一直在东北部队当参谋长,不管是东北民主联军,还是东北野战军,都是这样。他本事特别强,和林、罗一起组成了有名的“林罗刘”三人组。
在这当中,主帅林通常把精力集中在琢磨大事和下作战决心上,而罗的作用呢,主要在政治方面推动目标实现。
那刘亚楼呢,得把林制定的作战决心变成具体的作战命令和详细的作战计划,还得组织部队把目标真正落实下去。
就这事儿来说,参谋长刘亚楼,干了不少具体活儿。像炮兵作战时表现不咋地,刘亚楼凭自己经验,亲自整了个《炮兵的使用问题》。还有呢,他依照咱解放军的特点,把苏军的一些相关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改了改,给东野全军变得正规化、专业化,那贡献可不小。
那要说协助林作战的本事,这可厉害啦!电视剧里演得那叫一个精彩,这边林刚说完,那边刘亚楼就把具体作战文书给弄好了。而且呀,他还在东野部队搞了个叫“刘亚楼三部曲”的规定,这就让全军的作战能力又上了个台阶。
就因为刘亚楼本事强,林都夸他“一个刘亚楼,能抵三个参谋长”,能让林这么夸,那刘亚楼的能耐就可想而知了。
刘亚楼不光参谋本事大,打仗那也是相当出色。
天津攻坚战那可是刘亚楼亲自指挥的,他定了个“东西对进、先南后北”的作战法子,结果呢,只用了29个小时,就把天津城给拿下啦!
那刘亚楼本事这么牛,四野成立四个兵团的时候,让他当其中一个兵团(14兵团)的司令,这太正常不过了,那是理所应当的事儿。
嘿,挺有意思,刘亚楼的14兵团,在四野四大兵团里那可是独一份,这兵团没参谋长。为啥呢?就刘亚楼那多年当参谋长的经验和本事,谁能有那个资格给他当参谋长啊!得嘞,刘亚楼一个人就把14兵团司令员和参谋长的活儿都给包了。
二、韩先楚和邓华谁更厉害?
萧、程、刘这仨人,都有能当四大兵团里其中一个司令员的充分理由,除了他们各自所在的兵团,那就只剩一个 15 兵团啦。
嘿,想不到吧,15兵团的司令员是邓华呢!
跟其他几位兵团司令员一比,邓华身上的传奇事儿不算多,就算在当初东野的 12 个纵队司令员里头,邓华也不是特别扎眼的那个。
甚至,要说名气,他比不上韩先楚那么出名。
韩先楚这人个性挺强的,不少资料里都写着他跟搭档、上级闹矛盾的事儿。就说1946 年的七道江会议吧,在要不要在南满坚持斗争这个问题上,韩先楚可就把自己的个性给露了一回。
那时候,东北民主联军的主力都过松花江撤完了,留在南满的就剩两个纵队。而且当时南满的情况着实不太好,特别是杜聿明搞了个“南攻北守”的计划后,南满根据地那可是愁云密布啊!
不光这样,物资方面也特别缺。正赶上寒冬腊月下着大雪呢,美工招聘战士们连棉衣都没都发全,结果冻伤的人那是真不少。
于是,好多人就提议,把南满部队撤到松花江那边,跟主力部队会合完,然后再一块儿集中力量出兵。
韩先楚觉得留在南满接着打仗那是相当有必要,在会上,他跟好些同志都吵起来了,可不管咋的,他就是不改自己的想法,最后呢,有陈云支持他,韩先楚的这想法就成真了。
类似的例子挺多的,像四保临江那会儿,他和曾克林意见不合,不过最后东总觉得韩先楚的意见在理,就支持了韩先楚。
韩先楚这人不光个性强,打仗也特别厉害。杜聿明离开东北的时候都说了:“在东北,韩先楚的旋风部队最难搞。”
在威远堡战斗结束后,被俘虏的国军 116 师师长刘润川挺感慨地表示:“从战术角度来讲,你(说的是韩先楚)也许会打西凤,也许会打高家店,可咋也没想到,你竟然会打威远堡。”
嘿,从敌人嘴里能冒出那样的话,这就足以表明韩先楚的本事有多大啦,更别提他指挥的新开岭战役那可是大获全胜啊,反正呢,韩先楚在军事方面的能耐,那是相当厉害。
比起韩先楚,邓华好像没那么大的名气,那为啥最后是他当15兵团的司令员呢?从天津战役跟解放海南岛这两场仗里,就能看出点儿门道来。
天津战役快开始的时候,一开始军委想的是把主力部队放到塘沽那边,当时带着东野 2、7、9 纵队去拿下塘沽的人是邓华。
嘿,邓华在搞了两次试探性进攻,又去塘沽前线实地查看后,察觉到个挺严重的事儿,就是塘沽不好打呀!守在这儿的国军,借着地形的好处,弄了个特别严密的防御系统,这可把咱军队进攻的路给堵得死死的,难搞哟!
邓华仔细琢磨后,觉得得跟上级提个建议,改变一下主攻的目标,先别忙着攻塘沽,而是先打天津。
哎呀,提出这个建议可得有老大的勇气了!为啥呢?临时改作战计划和目标,那肯定会打乱全军的节奏,而且搞不好会全盘皆输,到时候这责任可就海了去了!
就算这样,邓华那是坚决主张自己的看法,就因为他这么坚持,最后全军把作战方向给变了,去打天津,结果呢,只用了不到 30 个小时,就大获全胜啦。
瞧瞧这就能明白,邓华思考问题那是相当周全,而且还特别小心,这在解放海南岛的时候又表现出来啦。
解放海南岛的时候,邓华还是特别谨慎。他一开始定的办法是,先让小部分部队上去,跟琼崖纵队一起做好接应工作,等主力部队大规模登陆时,从两个方向一块儿上,这样就能互相帮衬,还能把敌人的力量给分散了。
这做法呀,后来在具体的战役里,大体上就照这么办了。
另外啊,那会儿有将领多次说早点打比较好,可邓华一直没同意,他特别仔细地在前线做调研,就想把各种情况了解得更全面些。要知道,金门岛那事儿可就在眼前呢,所以这次解放海南岛,那是一点儿都不能马虎,也急不得。
等把船只、船夫、作战方式等各类问题都整明白了,邓华这才下了作战命令。因为前期工作干得特好,解放海南岛这场仗也打得特顺溜。
咱从这两次战役里就可以晓得,邓华最大的特点呢,一是做事稳当小心,二是看问题更周全更仔细,这就是他能在东野那 12 个纵队司令员里冒尖儿的关键缘由。
东野的头儿林总,对自己手下那几位得力干将的特点,那是清楚得很,熟悉得就跟数自己家宝贝似的。就因为邓华的表现能让他安心,所以他才把15兵团给了邓华。
韩先楚打仗确实厉害,不过他的性子呢,就是一旦做了决定,那啥都不顾了。这种性格放战场上的一线部队还行,能立马拍板儿果断进攻。可要指挥一个兵团的话,就稍微有点儿不太妥当了。
三、那没达成的整编规划
除了前面说的那些原因,使得韩先楚没当成四野四大兵团里的一个司令员外,还有个挺可惜的事儿,要是这事儿能成,那韩先楚也能做四野兵团的司令员了。
啥因素呢?那就是跟四野当时的整编规划有关的。
本来呢,东北野战军改成四野那会,最初的整编打算,不光是要把原来的12个步兵纵队(就是后来的38 - 49军)整成4个兵团,还得把东野的独立师也给整成两个兵团。
那时候,要组建的兵团番号早都定好了,是 12 、13 、14 、15 、16 、17 兵团。这里边,12 到 15 这四个兵团,主要是拿 38 军到 49 军的部队来组建的,而 16 兵团和 17 兵团呢,是以各个独立师的部队为主。
就是说啊,依着这个计划,东野改成四野的时候,应该是会有六个兵团的。
那这六大兵团呢,前面四个兵团的司令是咱前边说过的萧劲光、程子华、刘亚楼、邓华。剩下的16兵团和17兵团的司令员,按相关资料讲,很可能是韩先楚和黄永胜。
可到头来这计划泡汤了,原本打算弄的 16 兵团和 17 兵团也没搞成。为啥没建成呢?主要是解放战争进展得太快啦!本来要用来组建这俩兵团的东野独立师,有的被编进各纵队了,有的成地方部队了。
因为 16 军团和 17 军团没建成,那本来该当这两个兵团司令的韩先楚和黄永胜,也就当不成了。
得承认,这着实是个遗憾,不过要是换个方向想呢,那也是形势造成的。
那啥,就算没16兵团和17兵团这档子事,就只有12至15这四个兵团,就韩先楚当时那样儿,咋着都不可能当这四个兵团的司令。
要是把这背后的原因用一句话概括,那就是四野那可是将星汇聚,厉害的人太多啦,像黄永胜,还有李天佑等等。所以呢,在这么多更出色的人跟前,韩先楚没当上兵团司令,这也没啥稀奇的。